热搜词:

“禁酒”,禁久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网友爆料河南推出 " 全天候禁酒令 "。图源:网传视频截图

5 月 26 日,有网友在自媒体发布消息称,河南将实施全天候禁酒令,公职人员 24 小时禁酒,史上最严纪律风暴来袭。

5 月 27 日,河南省纪委监委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公职人员 24 小时禁酒的说法,要求是工作日不能饮酒,包括节假日值班、参加会议、学习培训期间不能饮酒。周末特殊情况、特殊工作人员若有内部规定不能饮酒。网上说的 " 全省公职人员 24 小时禁酒 "" 全天候禁酒 " 并不准确。

公职人员 " 禁酒令 ",不是新政策、新规定,早在 2013 年,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就要求,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其后,各地纷纷落实,不少地方还推出升级版 " 禁酒令 ",对公务接待或活动中的饮酒行为约束更细更严格。自 " 禁酒令 " 推出以来,刹了 " 酒风 ",正了 " 作风 ",也收获了群众的掌声。

前不久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也明确,国内公务接待工作餐不得提供香烟,不得上酒,严禁高档菜肴。在此契机下,更需执行好 " 禁酒令 ",规范公职人员行为,进一步守住底线筑牢防线,改进工作作风,交出群众满意的答卷。

实现这一目标追求,还需厘清公职人员 " 禁酒 " 的三个误区:

" 禁酒 " 不等于 " 完全不饮酒 "。红线一直都划在那里:不能影响工作,不能违规饮酒。各地 " 禁酒令 " 中,无论是 " 工作日午间不得饮酒 ",还是 " 工作日、工作时间乃至节假日值班都不得饮酒 ",都是为了更好工作。此前有公职人员中午饮酒,结果因酒后情绪不稳定,在单位发生争吵,造成不良影响,也有领导干部工作日集聚餐饮酒,导致多人迟到会议延误,这都是前车之鉴。

违规饮酒包括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违规出入私人会所吃喝,违规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等。让公职人员与这些行为进行 " 切割 ",将他们从昏沉酒局中解脱,工作生活都更加清清爽爽、规规矩矩,这也是 " 禁酒令 " 的弦外之音。

" 禁酒 " 要警惕盲目 " 一刀切 " 倾向。先不论河南此次 " 禁酒令 " 具体规定如何,此前确有地方印发相关规定,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所有工作人员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饮酒前均应向所在党支部书记报备,并填写饮酒报备登记表备查。这些都在社会上引发不小争议,不乏 " 过度管理 "" 矫枉过正 "" 模糊公私界限 " 等质疑声。

公职人员 " 禁酒 ",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凡事过犹不及,一旦越界,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全天候 "" 无死角 " 式的 " 禁酒 ",并不合理科学,大概率无法持久,还容易引发 " 寒蝉效应 ",甚至可能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总之一句话:严格规范管理的同时,也不能失了基本的人性化,管住该管的,放开该放的,在管与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当然,这很考验政府的管理智慧和治理能力。

" 禁酒 " 不能只管住饮酒,更要有全局思维、系统思维。此次自媒体曝光的 " 河南实施全天候禁酒令 ",虽是乌龙,是误读,但也确实给当地添了堵和乱。这不仅是在提醒河南,也是在提醒全国各地,无论是 " 禁酒 ",或是其他事,都要以公开透明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不能给杂音、噪音可乘之机,否则事情很容易走形变味,造成不必要误解和伤害,也不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 禁酒令 ",并不是单一孤立的存在,其是精准纠治 " 四风 " 的重要一环,与饮酒相关的违规问题,背后也可能牵扯出其他违规问题,一个也不能放过。当站在全局角度,全面系统纠治 " 四风 ",不能容忍 " 上面松一寸,下面松一尺 ",也绝不能有 " 松口气歇歇脚 " 想法。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让不正之风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