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观察|印度购买“阵风”舰载机,为掌控印度洋加速升级海航装备

据新华网4月29日援引法新社的报道称,印度正式与法国签署采购26架“阵风”战斗机的采购合同。此份合同预计售价6300亿卢比(约合74亿美元)。

印度媒体此前曾透露,这26架“阵风”(含双座、单座)将配备给印度海军现役的两艘航母。此次采购将把印度海军从“缺乏重型舰载战斗机”的状态,推进到真正拥有可部署作战能力的航母战斗群阶段,对其海军航空兵现代化进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阵风”战机将显著提升印度航母作战能力

近年来,印度海军航空兵持续增强现代化建设,通过一系列采购,极大增强了其在印度洋地区的海军实力和影响力。特别是在远洋作战、海上监视和反潜能力方面,印度海军取得了显著进步,其在地区海上力量对比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此次签署的“阵风”巨额采购合同,将显著提升印度海军航母作战群的整体实力和区域影响力。

按照印度媒体的说法,此次采购的“阵风”型号为“阵风”M型舰载战斗机,预计将配属“维克兰特”号(IAC-1)国产航母与“维克拉玛蒂亚”号,形成双航母舰载战机体系。此前,印度航母的现役舰载战斗机只有从俄罗斯购买的米格-29K,然而,其服役表现并未达到印度海军的预期,服役期间暴露出包括发动机可靠性不足、维护成本高昂以及航电系统相对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印度国家审计机构在2016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米格-29K的出勤率令人担忧,仅在3-4成之间。

为此,印度海军航空兵早在2017年便开始寻求新一代舰载战斗机用以替换米格-29K。最终经过一系列对比,印度选中了“阵风”M舰载战斗机。这些舰载“阵风”M在技术和作战效能上实现了巨大的飞跃,配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弹和电子战系统,将为印度提供强大的制空、对地攻击和反舰打击能力。

印度“阵风”战斗机最值得关注的机载武器是“流星”远程空空导弹和“斯卡普”空地巡航导弹。“流星”导弹配备了冲压发动机,射程超过120公里,印度空军此前装备的R-77射程约80公里,因此“流星”导弹可提升印度空军的空战能力。“斯卡普”EG空地巡航导弹射程超过450公里,采用了隐身设计和复合制导系统,具有很强的纵深打击能力,在俄乌冲突中多次使用,摧毁了一些俄军高价值目标。

一架满载各类武器的印度“阵风”战机。

同时舰载“阵风”也与印度空军已经采购的36架“阵风”战机形成体系联动,在训练、维护和后勤方面也带来便利,其加强远洋作战能力的意图愈发明显。

目前,印度海军航空兵的主战装备种类多样,新老并存,但现代化进程明显加速。除了拥有包括航空母舰的舰载战斗机、远程海上巡逻和反潜机(P-8I)、先进反潜直升机(MH-60R),还拥有多种通用和运输直升机、无人机在内的多样化机队。作为其蓝水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海军明确提出,到2030年拥有500架作战飞机的海军航空兵力量是其重要的发展目标。印度海军航空兵希望能够以远程战略力量投送及威慑为基础,为印度海军提供更强的制空、反潜、对海打击以及情报、监视和侦察(ISR)等专项任务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视为印度海军实现区域海上优势的关键支撑。

“三位一体”反潜体系初步形成

“反潜能力建设”被印度海军航空视为能力建设中的头号任务。通过与美国深度合作,印度目前已经初步构建起“三位一体”的反潜能力,并逐步摆脱反潜装备依赖俄罗斯的局面,实现反潜装备来源多元化。

印度海军航空兵不仅采购了性能全球领先的远程反潜巡逻机P-8I,和可用于舰艇近海反潜、反舰、搜救的美制MH-60R“海鹰”舰载直升机,还采购了可装配专用反潜模组设备的MQ-9B无人机及设备。

作为主力反潜平台之一,P-8I“海神”反潜巡逻机是印度海军最具战略意义的远程海上监视与反潜武器系统。该机P-8I可携带声呐浮标、远程反舰导弹和轻型鱼雷,不仅能探测潜艇,还具备一定的反水面作战能力。更关键的是,该机配备了先进的雷达与光电传感系统,能在复杂海况下进行战场态势感知和目标引导,对印度洋广阔海域形成常态反潜监控能力。

此外,印度采购的24架美制MH-60R“海鹰”舰载多用途直升机,主要承担舰艇周边水域“最后一道防线”的猎潜任务。MH-60R具备强大的舰载适应能力与反潜打击能力。通过搭载主动/被动声呐、磁异常探测仪和反潜鱼雷,为印度海军舰队在远洋部署中提供高度灵活的空中支援。

印度已经引进了 MH -60R反潜直升机。

值得注意的是,P-8I与MH-60R共同构建了印度海军在海洋环境下的侦察-打击链条及多域协同作战能力,这种结构在现代反潜作战中尤为关键,能实现快速反应与多平台交叉掩护,特别适用于应对在印度洋海区频繁活动的水下目标。

印度海军装备的P-8I反潜巡逻机。

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是美军“死神”无人机的改良型,也是印度启动的无人反潜系统布局中的“关键一环”。该型号可进一步装备专用任务模组,遂行反潜、反水面、反水雷等海上任务,续航时间超过40小时,搭载雷达、光电设备及通信中继平台,将大幅提升印度对南印度洋与亚丁湾方向的远距离情报覆盖能力。若未来能与P-8I与舰载直升机实现联通协同,印度海军将具备初步的“网络中心化反潜能力”。

尽管整体上看,印度的反潜体系仍处于“结构构建+经验积累”的阶段,尚未形成如美日那样的多层次水下防御圈,但就亚太国家而言,印度已成为少数几个同时具备远程巡逻、舰载反潜与无人化发展能力的国家。

巨额军购背后的逻辑

美国19世纪最重要海军战略家之一的阿尔弗雷德·马汉曾预言:“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而印度正是这一论断的坚定奉行者。印度的战略目标是确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区域主导地位,而印度海军则试图确立印度在印度洋上绝对的军事优势,将印度洋变为名副其实的“印度的洋”。

大批军事装备采购,尤其是在海军领域一系列的“撒币采购”行动,其背后是印度构建世界级蓝水海军、控制印度洋、提升反潜作战能力以及应对特定战略挑战的宏大战略意图。

印度出台的《确保海上安全:印度海军2015年安全战略》等官方文件明确提出了印度海军在维护国家利益、确保海上安全以及塑造地区格局中的关键作用。这意味着印度海军不仅要能够保卫本土海岸线,更要具备在整个印度洋区域乃至更远海域执行多样化复杂任务的能力。

印度海军双航母编队。

基于这种战略野心,印度开始建造大型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以及补给舰等远洋作战舰艇。例如,印度国产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以及未来规划中的第三艘航空母舰,都是印度打造三航母战斗群,实现区域海上优势的关键步骤。拥有多艘航空母舰能够显著提升印度的海上力量投送能力,使其在更广阔的区域内维持军事存在,并对潜在对手形成威慑。

印度海军希望在以其海岸线为基点向外延伸1000公里的范围内,具备强大的控制和防御能力。这需要一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的海军,不仅能够在该区域内海面范围内进行有效巡逻、威慑潜在威胁,还能够在必要时大批量地进行空中和水下力量投送。为此,印度不仅在采购先进的作战平台,也在加强其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等战略要地的军事部署,以提升对关键航道的控制能力。

可以看出,近年来通过一系列装备采购,印度海军航空兵正在经历一场重大转型,虽然问题层出不穷,但其在各个关键领域的实力整体上还是得到了显著增强,进一步巩固了印度海军作为印度洋地区主要海军力量的地位。一系列装备采购大单的背后,清楚地表明了印度致力于维持一支强大且有能力的海军以保护其海上利益的决心,也使印度海军成为了印度洋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