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守护健康证的“健康”,才有舌尖上的安全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厨师、外卖员、护工、月嫂等从业人员,每年都至少要进行一次相关传染病的筛查,并办理健康证,才可以上岗工作。但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办理健康证的体检过程中存在各种违规情况,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综观各地发生的健康证办理乱象,体检项目“缩水”是一个共性问题。虽然各家医院的体检指引单上都明确标注了需要检验的项目,但检验过程松散随意,即使有项目漏检都能办下健康证。更有甚者,医务人员敷衍了事,办证者从挂号缴费到拿到健康证,一共用时54分钟。
单纯以效率来考量,体检“缩水”的健康证不可谓不高效,从交钱领表到顺利过关,长则一两天,短则不到一小时。然而,所谓“高效”的背后,是极为“低质”的体检内容。健康证关系到公众和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医疗机构本应肩负起把关责任,但在见人发证、照单全收的过程中,体检本身异化为一种走过场。当办证内容“高效”到只剩下收费的时候,何尝不是一种赤裸裸的“办证经济”?

利益驱使下,不仅部分医院存在违规行为,一些劳务中介甚至为餐饮从业者提供“代检”服务:冒名顶替体检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从而帮助他们获取上岗需要的健康证。在网络平台上,很容易就能找到“代办健康证”的各种广告,这些广告宣称“无需到场、当天出证”,价格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健康证外观与实地办理的健康证几乎一模一样,但无法通过卫生防疫部门的查验软件。换句话说,此类“代检”办理的都是假证。

伪造健康证的“灰产”屡经曝光,但却始终没有绝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某些餐饮企业对此不够重视,甚至持“无所谓”态度。
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医疗机构违规操作,黑心中介炮制假证,餐饮企业知假用假……当健康证沦为一种装饰甚至一种生意,意味着公共卫生安全门户大开,餐饮消费者因此面临巨大风险。
堵住健康证办理的漏洞,需要明确各方责任,强化源头管理。对于医疗机构,应该加强管理、建制立规,严肃处理违规操作行为,直至取消其健康证办理资格。对于网络平台来说,应该加大内容巡查力度,铲除各类非法广告信息。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应该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对健康证的验证管理——用人不察看似“省事”,一旦因此出现食品安全事故,难免会惹祸上身。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在完善健康证明数据库、提高检查力度和精度的同时,也有必要提高管理的温度。现实中,有些地方的健康证办理流程相对较长,以至于有些从业人员为了“节省时间”而办理假证。如果能简化办证程序、缩短办证时间,既可以扫除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也能大大压缩假证的滋生空间。
在管理上打通“堵点”,在服务中消除“痛点”,才能更好地守护健康证的“健康”,从而维护公众舌尖上的安全。